礬山中學簡介:
礬山中學該校前身是廬江縣私立四維初級中學,它于民國30年在柯坦甘泉寺創(chuàng)辦。民國35年春遷至縣城東門外法輪寺。建國后,轉(zhuǎn)為公辦,改名為廬江縣新民初級中學。1950年,有學生426名,教職工46名(教師29名)。1952年,遷至礬山盧氏宗祠,改名為廬江初級中學。1955年,改為廬江第一初級中學。1959年,增設(shè)高中班,改為廬江礬山中學。1969年,學校教職工一分為三,除本校保留部分教職工外,其余教職工則被分配到裴崗中學和磚橋中學。財產(chǎn)一分為五,由礬山、裴崗、磚橋、黃屯、楊柳5所中學平分。1978年后,經(jīng)費不斷增加,逐步擴充班級,增添教學設(shè)備。1985年,初、高中12個班,計有學生676名,教職工68名(教師49名)。校內(nèi)有圖書室(圖書8000余冊)、實驗室和儀器室(儀器價值3萬余元),并有農(nóng)場(15畝)和林場(10畝)。
廬江縣礬山中學在廬江縣農(nóng)村完全中學中有三最:其一,歷史最悠久,有近60年的辦學史;其二,校園面積最大,達154畝;其三,辦學條件最薄弱,學生入學平均分數(shù)全縣最低,骨干教師流失嚴重。該校到2006年底尚未通上自來水,全校2000多名師生用水只能與附近村民共用一口井。就是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礬山中學依然取得出色的成績——2006年高考本科達線人數(shù)突破160人,被社會各界稱之為奇跡。更為重要的是,該校在辦學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,依然花費大量的人力、物力開展德育工作。
2005年,廬江礬山中學被列為“安徽省生態(tài)文化示范基地”。
2011年,該校應屆畢業(yè)生朱紫琨同學被新加坡國立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。